旅行文案

见山知山的三种境界谁说的?

见山知山的三种境界最早是由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提出的。具体来说,这三个境界分别是:

第一重境界:

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。这个境界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初步感受,是人体对事物的直接反应,认知停留在表面,山就是山,水就是水,万事万物都是它自己本身。

第二重境界:

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。随着人阅历的增长,人开始探究事物的本质,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便不再停留于表面,于是,山是由石组成,河是由水组成,万事万物在人的眼中都不是它自己本身。

第三重境界:

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。经过岁月的沉淀,解惑之后是大彻大悟,此时的山仍是山,水仍是水,却不如初见一般,是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认知。当对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会发现,山有山的清,水有水的秀,万事万物在宇宙中的存在就是它自己本身。

这个观点在宋代的禅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被广泛引用和讨论,对后世的哲学和人生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