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的来历和诗句如下:
清明节的来历
古代农耕文明时期:古人通过观察天象,发现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,雨水增多,万物开始复苏。此时,人们便开始举行祭祀活动,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兴旺、五谷丰登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的习俗,并一直流传至今。
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合并: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。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介子推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,介子推为了救晋文公而割肉奉君,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他,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第二年又将其改为清明节。
清明节的主要习俗
扫墓祭祖: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扫墓祭祖,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和怀念。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,都会去上坟、扫墓、祭祖。
踏青郊游:清明时节,气温升高,万物复苏,人们会到郊外踏青,欣赏春天的美景。
吃冷食: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,以纪念寒食节。
著名的清明节诗句
杜牧的《清明》:
```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```
王禹偁的《清明》:
```
无花无酒过清明,兴味萧然似野僧。
昨日邻家乞新火,晓窗分与读书灯。
```
黄庭坚的《清明》:
```
佳节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
雷惊天地龙蛇蛰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
人乞祭余骄妾妇,士甘焚死不公侯。
贤愚千载知谁是,满眼蓬蒿共一丘。
```
这些诗句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氛围,也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敬畏。